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成语成因 成语成因

花甲之年怎么祝福-花甲之年

tamoadmin 2024-10-03 人已围观

简介花甲之年是60岁。10岁以下黄口,10岁称为髻年,13-14岁(女)称为豆蔻年华,15岁(女)称为及笄之年,16岁(女)称为碧玉年华,30岁(女)称为半老徐娘,20岁(男)称为弱冠,30岁(男)称为而立之年,40岁(男)称为不惑之年,50岁称为知命之年、半百,60岁称为花甲,70岁称为古稀,80岁称为杖朝之年,80-90称为耄耋之年,100岁称为期頣 ,人瑞。扩展资料: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,

花甲之年怎么祝福-花甲之年

花甲之年是60岁。10岁以下黄口,10岁称为髻年,13-14岁(女)称为豆蔻年华,15岁(女)称为及笄之年,16岁(女)称为碧玉年华,30岁(女)称为半老徐娘,20岁(男)称为弱冠,30岁(男)称为而立之年,40岁(男)称为不惑之年,50岁称为知命之年、半百,60岁称为花甲,70岁称为古稀,80岁称为杖朝之年,80-90称为耄耋之年,100岁称为期頣 ,人瑞。

扩展资料:

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,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垂髫(tiá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

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,“九十”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。或叫“鲐背”,鲐是一种鱼,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。又人到暮年,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,故又称“冻梨”。

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,如:人初生叫“婴儿”,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。婴可与膺通假,膺者胸也。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。七岁除叫做“悼”外,还叫“龆龀”也叫做“毁齿”,因为正是换牙时期,所以有此称呼。十五岁叫做“童”,“山无草木曰童”。古代十六岁成年,十五岁男子未加冠,女子未及笄。此处用的是比喻意。

另外,我们现在常说的“而立之年”、“不惑之年”、“知命之年”,则来自于《论语·为政篇》的记载:“子曰: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,六十年为一轮,故又有六十岁为“花甲之年”的说法。杜甫有诗句曰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于是,七十又有了“古稀之年”的别称。

百度百科-年龄称谓

花甲之年什么意思?

花甲是指60岁,所以花甲之年是指已经六十岁的老年人。

花甲是一个名词,但是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岁数称谓,比如二十弱冠,三十而立等等,到了花甲岁数,便是已经步入了中老年界限。“六十而耳顺”,六十岁又称为 “花甲”,来自口语。在中国古代历法中,以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。

描写花甲之年的诗句:

1、老境垂垂六十年,又将家上铁头船。——宋代曾几《发宜兴》

翻译:我虽然已经六十岁垂垂老矣,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去远行。

2、六十年华,又从今起新花甲。——宋代陈著《烛影摇红》

翻译:六十的光阴岁月,从今天起又开始有心的花甲之人。?

幼年之年、而立之年、不惑之年、花甲之年、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?

词目

花甲之年

发音

huā jiǎ zhī nián

释义

花甲: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,六十年为一花甲,亦称一个甲子。花: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。指六十岁。

引用

《英云梦传》第十六回 登金榜双成合卺 庆齐 ...说不尽的家常,走不尽的路途。几年以来,王云也就须鬓皓然,已登 花甲之年 ,杨凌夫妇去世,王云以厚礼葬之。此时王云夫妇白发齐眉,... 《五虎征西》第四十一回 荐行刺庞洪托友 ...而睡,想道:“庞洪实也可笑。只道他是身居极品的老尊年,岂知他 花甲之年 将已就木,还要贪*好色,把哀家这等欺侮。驸马啊,今夜苦... 《五虎征西》第五十回 露奸谋杨户部招供 ...开怀与寡人吃酒罢。”庞妃又说:“陛下,臣父虽说未老,到底将近 花甲之年 了。一日老一日,一年老一年,料想退归林下,君王不准;如... 《医界镜》第十一回 ...阴气足以内守之征。在此间名医历进育阴酸收之药,所见极高,惟是 花甲之年 ,肾经之水,能保不虚,已属不易,何易言盈阳以酸收,越者...

幼学之年10岁。而立之年30岁。不惑之年40岁。花甲之年60岁。花甲代表六十岁。古稀之年70岁。古稀是七十岁。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,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,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。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,然后被沿用至今。

1、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

2、而立(而立之年):因为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),所以后代称30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

3、不惑(不惑之年):因为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(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),所以后代称40岁为“不惑之年”。

4、花甲: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,从甲起,六十年成一周,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。花甲: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。所谓干支,是天干地支的简称。天干有十,地支十二,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,通常就叫作“六十花甲子”,也称“花甲”。

5、古稀:古代人活到70岁,也就很不容易了。杜甫有诗曰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,翻译过来是因赊饮所负的债到处都有,但是能活到70岁的人就很少了。后人就多依此诗,称70岁为“古稀之年”。

扩展资料:

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,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垂髫(tiá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

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,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,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。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,“九十”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。或叫“鲐背”,鲐是一种鱼,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。又人到暮年,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,故又称“冻梨”。

百度百科——年龄称谓